我们都知道,商品销售竞争的市场,最基本的是依靠商品质量,但商品销售良好,也必须注意商品宣传,做好商品商标效应,接下来,关于如何惩罚商标侵权的细节,由兴悦达助力财税小为您做进一步的答案!
一、如何处罚商标侵权?
《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金额是侵权人在侵权期间获得的利益,或者侵权人在侵权期间遭受的损失,包括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而支付的合理费用。
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侵权所遭受的损失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侵权情节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可以证明该商品是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判决侵权人承担停止侵权、消除障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商标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也可以作出罚款,收集侵权商品、伪造商标标志和专门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财产的民事制裁决定。罚款金额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确定。
此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给予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不再给予民事制裁。
根据上述规定,侵犯商标权的民事责任主要是:停止侵权、赔偿损失、道歉和消除影响。
二、商标侵权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形式。
(一)商标侵权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情形
商标专用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因商标侵权行为的实施,影响了他人合法行使注册商标专用权,并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按照民法原则侵权行为人必须承担赔偿他人损失的责任,负有赔偿义务。而商标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二)商标侵权要承担行政责任的情形
行政责任是指雄伟人实施了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应当受到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罚。商标侵权行为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为:
1、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3、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4、收缴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
5、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根据情节可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
6、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权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商标侵权行为因承担的刑事责任的情形
1、假冒商标犯罪的主体,是达到法定行事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外国人、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外国企业。
2、假冒商标犯罪侵害的客体是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商标专用权和国家正常的商标管理秩序。
3、假冒商标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的、不同的目的动机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但过失为不构成犯罪。
4、假冒商标犯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了假冒商标的行为。
上述四个特征必须同时具备,具体行为达到司法机关假冒商标罪立案标准,才能构成假冒商标罪。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假冒商标犯罪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负责。
三、抢注商标是侵权行为吗
抢注商标是可以被认定为一种侵权行为的。
商标抢注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商标法明确规定申请商标注册和使用商标应当遵循的原则。商标抢注人明知是他人的商业标识而以自己的名义抢先申请注册,企图将他人的商业标识据为己有,践踏了最起码的商业道德,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性质不言而喻。
商标抢注行为直接违反商标法的禁止性规定。我国《商标法》第9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第13条禁止抢注未注册驰名商标、注册驰名商标;第32条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禁止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禁止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商标抢注行为违反了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上述禁止性规定,属于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