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双方申请注册的商标,往往会有一些商标侵权行为,所以你知道如何确定商标侵权行为吗?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兴悦达助力财税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
一、如何确定商标侵权?
(一)存在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商标法》的行为、《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行为人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擅自在同一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或者妨碍商标注册人行使商标专用权。商标违法行为的存在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前提。
(二)发生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商标侵权的特殊条件。至于损害事实,可以是物质损害或非物质损害。物质损害是商标注册人经济利益的减少和消除。非物质损害是因侵犯商标专用权而损害和贬低权利人的商品信誉和企业形象。非物质损害是看不见的,当时无法计算,但最终导致权利人财产利益的减少。在实践中,被侵权人应当证明物质损害的认定,但非物质损害的认定很难证明,因此没有必要证明被侵权人。只要有违法行为,就被认定为非物质损害,被侵权人可以要求停止侵权。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损害事实不同,因果关系也不同。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造成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违反行为与损害事实形成因果关系。比如某种假名牌酒质量差,消费者喝了之后会误以为某种名牌酒质量下降了。这就是侵权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因其他原因造成损害事实的,不构成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
(四)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新《商标法》删除了原法第三十八条第(2)项“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知识”,即取消了认定侵权的主观要素,确认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也就是说,侵权人应当承担主观故意或者过失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法律规定的商标侵权的构成要素。实际行为必须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才能认定为商标侵权。此时,侵权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商标侵权案件收集哪些证据
1、身份证据。要证明原告的身份。比如原告是公司还是个人,住址在哪里。被告是个人还是公司,地址在哪里。只有证明原告和被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告和被告,法院才能受理。这部分证据有身份证、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等等。
2、权利证据:原告起诉被告侵权,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证明自己有这个权利,只有原告有这个权利,才能谈到是否他人侵犯了原告这个权利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商标注册人起诉的,应当提交商标注册证。被商标许可人等利害关系人起诉的,应提交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在商标局备案的材料及商标注册证复印件等材料。商标权利的继承人起诉的,应当提交已经继承或者正在继承的证据材料。
三、侵犯商标权商标法怎样的处罚
1、责令停止侵权
具体措施如下:
(1)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2)没收、销毁侵权商品;
(3)没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2、处以罚款
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对以上两项处理不服的,当事人可以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工商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